恋恋桃花岛 手游攻略 新游动态 寻秦问道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外文化交融的视觉奇观

寻秦问道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外文化交融的视觉奇观

时间:2024-06-04 20:06:1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0

石窟作为一种外来建筑类型

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典型物证。

麦积山位于中国石窟版图的中部。

生动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征

麦积山石窟是一个视觉奇观,从远处看,麦积山石窟给人独特的视觉体验,与乐山大佛带来的震撼有异曲同工之妙。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东南30公里的麦积镇。驾车进入秦岭西端的小龙山后,沿着山路行驶十余公里,便可见一座孤零零的黄色山峰从茫茫绿林中拔地而起。麦积山就像一块土坯放在地面上,工匠们精心雕琢成三面玲珑、充满巧思的雕塑。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 图片/视觉中国

在“中国四大石窟”中,麦积山是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从游客数量来看,甚至排不进前四。这也和它偏远的地理位置有关,麦积山远离大城市,位于秦岭最西端的群山之间,因此长期以来并未被人们所关注,也很少被列为专门的旅游目的地。

但麦积山石窟的遗存量、历史信息量和给游客带来的震撼效果,并不逊色于其他更著名的石窟。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石窟,开凿时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经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现存洞窟龛221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3938尊,人物10632尊,比敦煌彩塑2400余尊还要多得多。

石窟作为外来建筑类型,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典型证据。位于中国石窟版图中部的麦积山,生动地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点,与八方石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组隐匿在群山之中的石窟,记录了千余年来不间断的佛教造像营造历史。从早期的中亚风格到南北朝时期的清秀清丽,从隋唐时期的丰腴厚重到宋代时期的秀丽迷人,都在崖壁上交相辉映,赋予了其无可替代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十字路口

西安至天水直线距离约300公里,现驱车4小时即可到达。北朝、隋唐时期,这里是毗邻都城长安的交通便利地区。秦州(天水古称)是从长安、汉中、陇南前往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麦积山位于咽喉位置。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路网”项目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3、4世纪,佛教沿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长安、洛阳、成都、建康(今南京)等地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毗邻长安的秦州也成为佛教最早传入内地的地区之一。麦积山作为秦州独具特色的丹霞景观区,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消暑、求道的胜地,最迟至5世纪,在麦积山修行的禅僧已逾百人。

左:麦积山石窟第121窟,正面壁右侧的彩塑《菩萨与弟子》以“低语”而闻名。右:麦积山石窟第44窟,正面壁上的主佛被称为“东方的微笑”。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从中国版图来看,麦积山石窟位于中国各大石窟的正中央,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位置。”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天明说,麦积山石窟西邻新疆、敦煌石窟,东邻龙门石窟,北邻云冈石窟,南邻千佛崖、安岳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窟,受各地影响,同时影响四面八方。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院考古研究室主任夏朗云介绍,在佛教文化交流过程中,麦积山石窟是一个关键枢纽,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东边与之相邻的长安。“麦积山石窟其实就是长安佛教文化的产物。”麦积山石窟最初开辟时,是十六国时期的皇家石窟。后秦、西魏、北周的都城都在长安。由于关中平原没有合适的开凿石窟地点,最早的皇家石窟就选在天水,因为后秦皇帝姚兴的故乡就在这里。

根据夏朗云的研究,云冈石窟的开凿作品“昙曜五窟”可能受到麦积山“五窟瑶秦窟”的启发。据史料记载,后秦皇帝姚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有学者认为,麦积山石窟早期手工开凿的洞窟第90、165、74、78、51窟,是西秦或后秦时期开凿的。夏朗云称之为“五窟瑶秦窟”。

这五窟中,第90窟与第165窟为上层相邻,第74窟与第78窟为中层相邻,第51窟为下层,可视为三个发掘阶段。后秦历史上,作为连续的政治势力,统治者也是五位皇帝,时间段也分为三个阶段。“五窟瑶琴”可能是为后秦五位皇帝修建的。

作为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洞窟群,“昙曜五窟”模拟了北魏五位皇帝的形象,象征着北魏皇帝是如来佛祖的化身。夏朗云推测,北魏统治者及其僧侣曾关注到后秦“五帝龛”的典范,为开国北魏的五位皇帝修建了规模更大、更为成熟的“昙曜五窟”。“从石窟开凿的相互关系来看,似乎有这样的历史可能性。”

麦积山石窟早期的洞窟、龛窟,无论从形制、造像特征、题材组合,还是佛教思想,都是长安佛教综合文化的体现。后来,边疆地区的云冈石窟,则受到长安中部文化区佛教的影响。后期洛阳龙门等地的王家庙宇性质的石窟,也源于麦积山石窟的开创。至于敦煌,夏朗云认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节点,敦煌与麦积山的互动关系从未间断。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晓峰介绍,中国现存的石窟大多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特征,而像麦积山石窟这样把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却并不多见,因此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称之为“东方雕塑博览馆”。

沿栈道上下,流连于造像之间,麦积山的彩塑时常引人驻足流连。这种力量来自彩塑的灵魂,它们时而纯真可爱,时而慈悲可亲,总让人觉得这是人间,而非遥不可及的宗教世界。比如麦积山三大代表作之一的《悄悄话》,位于北魏第121窟。一菩萨与弟子肩并肩,头相碰,面带微笑,犹如两个坐在同桌旁悄悄说悄话的学生,诙谐俏皮。他们原本是这座洞窟中的小角色,却在一千年后吸引了观众几乎所有的目光。

有些佛像有一种气场,能让人瞬间平静下来,比如第44窟的主佛。这尊佛像是最典型的西魏造像,身高1.6米,半跏趺坐,面朝苍茫群山。发髻、胸前、衣裳上都有彩绘花纹的痕迹,现已褪成淡绿色。垂挂的衣裳褶皱从佛座上垂下,层层如波纹,繁复、高贵、典雅、圣洁。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那一丝宁静祥和的微笑。菩萨低眉默然,被誉为“东方的微笑”。

此尊佛像鼻梁高挺,与额头相连,身形圆润,显示出其由清秀典雅的形象逐渐过渡到隋唐时期的丰腴形象。佛像雕塑作为一种艺术,烙印着每个时代的风格。从印度早期高鼻宽肩的佛像,到北魏中期清秀典雅、宽衣束带的形象,再到隋唐时期朴实厚重、健硕丰腴的形象,再到宋代时期秀丽娇柔、柔美动人的形象,以及明代时期风流潇洒、狂放不羁的形象,在麦积山这个展厅里都能找到代表性的作品。

麦积山石窟展厅不仅陈列着历代的造像,还记录了佛教传播历史的重要细节。如被称为“碑窟”的第133窟,就留下了北周废佛运动的场景。第133窟内有18块佛像碑,依壁而立。古人在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上,用格子刻上一排排整齐的小佛像。这些石碑并非石窟原有。北周武帝年间,朝廷贬斥佛教,发动废佛运动,大规模摧毁佛寺,勒令僧尼还俗。麦积山脚下的村民把村里的佛像抬上山,藏进洞里,一藏就是1500年。

洞穴之谜

麦积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十六国时期,主流说法为后秦时期。营造高峰为北朝时期,最迟为北周时期,整个东西崖壁密布石窟,几乎没有空隙。五代至宋代,麦积山石窟主要为大规模修缮,几乎没有开凿新的石窟。

宋代,麦积山石窟诞生了无与伦比的杰作。在北朝开凿的133个洞窟中,宋代增设了一尊主立佛像。佛像右侧前方立着一尊小立像,释迦牟尼伸出右手,遮盖在小立像上方。民间传说,这组造像描绘的是“释迦牟尼会子”的场景。据说释迦牟尼成佛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儿子罗睺罗。释迦牟尼满怀慈爱和恩情,而罗睺罗则双手合十,神情悲伤委屈。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侧面观佛像及小立像。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比较微妙的是侧面,从侧面看,释迦牟尼不是直立着的,而是身体前倾,靠近罗睺罗,这种倾身,隐含着某种柔情。

“我也对这组造像很感动,‘慈悲’两个字在这里用得最准确。”夏朗云说。然而,在审视这组造像后,夏朗云对其内涵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这不是‘释迦惠子’,而是阿弥陀佛指导世间的姿态。

他认为,小佛像是一尊小佛,头上扎着佛髻,身穿佛衣,脚踏莲花,应代表众生在阿弥陀佛的带领下成佛的形象。罗睺罗在与父亲相会时,是个沙弥,如果给他塑像,应该是沙弥。佛经里,阿弥陀佛是度化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如果把阿弥陀佛比作父亲,把众生比作孩子,也可以这样理解。”夏朗云说。

还有比这更多的证据。这组佛像为何会竖立在这个山洞里?或者说,宋人为何会在这里竖立这组雕像?夏朗云在另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线索,而这个线索,是一串奇怪的字迹。

第135窟位于第133窟右侧上层,有一组西魏风格的石像,中间是一尊立佛,两边是两尊菩萨。立佛左手伸出,指尖捏着一粒莲子,袖中伸出一朵半开的莲花。夏朗云将此与迎客佛阿弥陀佛联系起来,袖上的莲花是引导众生往生净土的载体。他推测这三尊造像应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组成的“西方三圣”。

麦积山石窟第135窟,主壁全景。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但第135窟中这三尊站立的石像,与窟内其他内容并无明显关系,显得格格不入。第133窟天花板上描绘来世的壁画,与它们的关系更为密切。夏朗云推测,“西方三圣”可能是从第133窟搬来的。第135窟至今还保存着两根长木,其中一根有锯齿状的台阶痕迹,可能是当时移动石像的工具。宋人将第133窟的阿弥陀佛搬走后,在原处新建了一尊迎宾佛像。可能蕴含关键信息的字迹,刻在第135窟站立佛像背后的左侧,乍一看,不太容易辨认。夏朗云认为,是“乙”字的倒写。字的倒写在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 南朝陵墓的柱子上,常常倒写着墓主人的名字。他想到了一个人:西魏皇后懿芙。

据史料记载,义芙在麦积山被判处死刑,后人凿出龛室,形成“寂墓”安葬她。但义芙的寂墓究竟在哪个龛室,却没有记载。第133窟形制独特,形似“业”字,前面有一个横向的大前室,后面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小龛,像坟墓中安放棺材的地方。夏朗云认为,把引导往生净土的佛像安放在这个洞窟中作为寂墓,是非常合理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迭,人们就把义芙的像取走,再造一个更大的像,用来引导众生,而不是引导一个人。”他说。

类似133窟的谜团在麦积山比比皆是。洞窟内留存的碑刻非常少,大多数洞窟的年代、归属、功能都成谜。利用这些残存的细节,结合历史记载,核实每个洞窟的背景信息,成了一件非常烧脑又有趣的事情。

第133窟的奇妙之处还不止于此。另一尊有趣的雕像在距离“释迦惠子”不到10米的一个角落里,是一个谦卑的小和尚。这尊小和尚身高只有半米,靠在龛旁的墙壁上,低着头。如果你俯身看他的脸,就会发现他面带微笑,天真无邪,让观者不禁会心一笑。这一抹微笑,让谦卑的小和尚成为了整个麦积山石窟的三大杰作之一。

第127窟还有一个地方让夏朗云深有感触。窟顶的壁画上,描绘的是一位女飞天仙子,回首向大家挥手。他认为,这也描绘了义芙与家人告别的瞬间。她飞向西方,又向东方回望,依依不舍地挥手,又毅然转向西方。“这个场景特别感人,也承载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夏朗云说。在他心中,麦积山最感人的悲天悯人的场景有两个,一个是阿弥陀佛与小佛,另一个就是这幅壁画。

“抗衰老”

明代以后,麦积山石窟被世人遗忘,清代虽有当地人对其进行修缮,但早已失去往日的地位。直到1941年,毕业于清华国学馆的天水地方学者冯国瑞在整理地方文献时看到了有关麦积山的资料,便与几位朋友一起前往麦积山考察。冯国瑞有着深厚的历史、美学、金石学和文学功底,立刻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非凡价值,并出版了《麦积山石窟志》。此后,他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为麦积山石窟发声,让这一在历史上失传的文化瑰宝逐渐重获声誉。

1952年冬,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也来到麦积山。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常书鸿带领调查队对麦积山进行了第一次调查、研究、摄影、测绘和重点临摹。10月底他们到达天水。当他们看到山路尽头的麦积崖,恍若农家麦田,他想起了杜甫为麦积山所写的诗句:“……人可穿岩,崖上筑屋。夜来顶重楼,百里见悔毛。”

1953年,文化部麦积山石窟艺术调查队。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出现在常书鸿眼前的是一片东西长240米、上下50米的绝壁,中间部分塌陷严重,有的洞窟只剩下一角在绝壁上,形成了东崖、西崖两部分。五代时已有东阁、西阁,说明当时已发生过这样的塌陷。常书鸿想象着洞窟外依山而建的层楼、飞桥、楼阁,依山而建的景象,不禁心生向往。可惜栈道已毁,眼前只剩下几根烧焦的木桩。

由于栈道破损,很多洞窟已无法通行。在五六十米高的绝壁上,敦煌技师和当地木匠在古脚手架、栈道的孔洞中插上新木桩,重新架起木板,好不容易打通了飞天栈道。勘察队冒着生命危险徒步栈道,进入了190多个洞窟。有些洞窟已多年无人看管,鸟粪厚及脚踝。晚上,他们宿在山脚下的瑞应寺。豹子的叫声清晰可闻,但寺庙没有山门。

最让常书鸿惊叹的是麦积山石窟里的造像。“这里有高达16米的阿弥陀佛,也有小到10厘米的影雕,还有上千尊真人大小的塑像。无论是大佛,还是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小牛,都精致逼真,充满栩栩如生的情趣,让人感到亲切而不害怕。”他觉得麦积山石窟是与敦煌莫高窟同等重要的中国艺术宝库。

常书鸿第一次下麦积山,为几十年后的2017年麦积山石窟移交给敦煌研究院奠定了基础。炳灵寺石窟和北石窟也移交给了敦煌研究院。加上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敦煌研究院现在拥有一院六址。管理机制的转变,使敦煌研究院能够对麦积山石窟提供更直接的支持,特别是在文物保护方面。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天明说,研究院的工作核心是保护,最基础的是保证所有造像的绝对安全,评估每一尊造像的稳定性,从最危险的地方开始抢救。对于所有依山而建的石窟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地震。麦积山地震风险评估是甘肃省科技厅的重点项目。李天明希望通过日常的加固工作,麦积山石窟能抵御4级、5级的地震。麦积山石窟能经受住8级地震而不倒塌吗?“不可能”,他摇头,“因为山承受不住。”

2016年麦积山石窟第90窟壁画修复现场。图片来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对于地震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麦积山与汶川地震处在同一地震带,而且作为全国楼层最多的石窟寺,共计12层,结构极易受损。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这里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石窟遭到严重破坏。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发生秦龙地震,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发生秦州地震。这两百年的连续地震,导致麦积山中部地区部分洞窟坍塌,散花塔、摩崖佛像也遭到严重损毁。僧侣纷纷逃亡,洞窟和造像的开凿陷入停滞。

如今,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大多已几乎紧贴崖壁,外侧装有防护窗,有的造像上还留有当年的白色鸟粪污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加固工程之前,它们全都露天,经受了千余年的日晒雨淋。隋唐地震前,这些佛像全都位于窟内寻秦问道,窟顶和四壁绘有壁画,窟外建有木质窟檐以作保护。地震致使大量窟窿坍塌,只剩下最深处的佛像和少量受损的壁画。

地震让麦积山失去了一层“皮”。麦积山的砂砾质料不稳定,此后时有脱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物保护人员对石窟外墙进行了加固,石窟又长出了一层“皮”。那场漫长的修复工程历时13年,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栈道,取代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整修的木栈道。从此,麦积山正式对外开放。

“就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范锦石说的,洞窟存在了一千六百年,但再过一千六百年,它终究会消失。”李天明说,每一代文物保护者要做的,就是减缓它们消失的速度。“不保护的时候,它们的衰老速度,比如说10倍,我们要一直减缓,一直减缓。”

另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是完成数字化,采集洞穴每一寸最真实的数字图像,让洞穴在另一种媒介中永垂不朽。这个过程必须尽快完成,因为退化和褪色总是在进行。洞穴的每一天都是未来最完整、最丰富多彩的一天。

刊登于2023年4月3日《中国新闻周刊》第1086期

杂志标题:麦积山石窟:静谧的奇迹

记者:倪炜()

标题:寻秦问道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外文化交融的视觉奇观
链接:https://www.llthd.com/news/xydt/16625.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更多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多图],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版本更新

2024-06-04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多图],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

2024-06-04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多图],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

2024-06-04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多图],小森生活金币突然就不够用的情况很多人都有,金币没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