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桃花岛 手游攻略 新游动态 探秘阿拉伯帝国诞生史:贝都因人的沙漠传奇

探秘阿拉伯帝国诞生史:贝都因人的沙漠传奇

时间:2024-05-31 23:59:1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0

本丛书为阿拉伯帝国诞生的历史,共三期。

作者是我,第一个发表这篇文章的人。这篇文章写于去年年底。

大漠孤烟直上,长河落日斜照。

死亡之海缓缓流淌的波涛上,一队骆驼在波涛的浪尖上缓缓前行。“贝都因人”的白色长袍迎风飘扬,漆黑的手臂紧握着骆驼的缰绳,眼眸中倒映着千百年不变的金色沙丘。骆驼队被落日的余晖拉长,古老的歌谣随着驼铃声在风中回荡,穿过阿拉伯半岛,进入地中海宽广的怀抱。

如果说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有千言万语来描述不同类型的雪,那么贝都因人则有千言万语来描述沙子、碎石和岩石。现代贝都因人凡有水草的地方就生活在那里,依靠骆驼和世代相传的生存技能,在西亚和北非的沙漠中顽强生存下来。他们是少数秉承祖先游牧习俗的阿拉伯人,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经济需要和战争,很多贝都因人也选择在城市定居,前文描述的场景正在消失……

但这个小民族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完成了喜马拉雅山以西最伟大的征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之一,建立了继波斯、亚历山大、罗马之后横跨欧亚非四大洲的第四大帝国。他们的足迹东至帕米尔高原,西至西班牙,贸易横跨欧亚大陆,他们的舰队征服印度洋惊涛骇浪,直抵东南亚,他们的文化成就璀璨如天上的繁星,遥映着远东的中华文明。

在《从部落到帝国》的第二部分中,作者将带你穿越迷雾笼罩的沙漠,探索“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征服。

起源

1781年,德国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冯·施洛瑟坐在办公室里,犹豫着该给一个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沙漠的古老民族起什么名字。一阵微风吹过,翻动着桌上的圣经,停在了创世记5章32节。奥古斯特正要合上圣经,突然看到其中的一段经文:“诺亚五百岁时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名叫闪。”

奥古斯特突然想到,圣经中闪的后裔,就是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希伯来人”、“以拦人”和“亚述人”,他们都说着同一种语言。他突然想到,自己所研究的这个古老民族,或许和“闪”有着密切的联系。“闪”……“闪”……为什么不加个后缀,叫他们“闪族”呢!

阿拉伯人是闪族的一个分支。

六至四千年前,当阿拉伯人还在半岛南端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时,西北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苏美尔人和亚述人,已经建造了宏伟的大理石宫殿。正是他们在今天土耳其的库尔克留下了一块记载历史的楔形文字石碑——“库尔克石碑”。碑文记载了亚述国王亲自率军出征敌军,大获全胜的事迹:“我毁了他的都城,用火焚烧了它。他率领一千二百辆战车和两万名士兵,他的盟友阿拉伯国王“金迪卜”()也带来了一千名骆驼骑兵。”这是“阿拉伯”一词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 公元前700年,亚述皇帝多次对阿拉伯半岛使用军事力量,迫使当地人向其进贡香料、象牙和黄金。

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的重建

上文提到的贝都因人,正是勇敢抵抗骑着骆驼的亚述军队入侵的人,他们坚韧不拔,桀骜不驯,是居住在半岛北部的一个古老的阿拉伯氏族部落。公元前8世纪,阿拉伯人在红海和波斯湾沿岸建立了辉煌的商业文明。闪族词根“-rb”有多重含义——包括“西方”、“日落”、“商人”、“沙漠”、“旅行”等,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勾勒出了早期阿拉伯人的“用户画像”。

到了公元六世纪,苏美尔、亚述、巴比伦、赫梯等文明都已残破不堪,占据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东罗马帝国和统治伊拉克的萨珊帝国,像两道大门一样横亘在阿拉伯半岛北部,与南部散布的阿拉伯部落形成鼎足之势。为建立缓冲区,东罗马帝国扶持加桑王国,萨珊帝国扶持拉赫米王国,它们都是阿拉伯人的藩属国,共同抵抗和控制贝都因人的入侵。

随着两国的繁荣,阿拉伯文化也开始蓬勃发展。统治者的宫殿里挤满了诗人和说书人,后来记载在《古兰经》和早期阿拉伯历史中的故事很可能就是在这里完善的。虽然此时的阿拉伯人在罗马和波斯两大文明面前与“野蛮人”无异,但阿拉伯民族意识正在增强,语言和文化逐渐统一。

贝都因人的政治体制是部落制,组织极其松散,从来没有过单一的领袖,也没有统一的决策。贝都因人的凝聚力,都是靠以家庭、血缘为纽带的小团体来维系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文明”,而是因为地理因素。阿拉伯沙漠是地球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半岛虽然三面环海,但亚热带高压带常年以下行气流为主,离岸风从内陆吹向海洋,阻止了海洋水汽渗入陆地形成降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望无际的死亡之海。

在这里,只有亲属关系才能提供保护,单打独斗是死路一条。但在公元 6 和 7 世纪,阿拉伯人松散的亲属关系被一种更有效的组织形式或意识形态所取代:伊斯兰教。发明和应用这一制度的人名叫“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伊本”。

他的全名是阿布·卡西姆·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伊本·哈希姆,大致意思为“真主的仆人”、“值得赞美的人”、“呼唤真主的人”、“真主的使者”、“先知”、“先知穆罕默德”等。伊斯兰教(al-'islām)源于闪族语“slm”三个字母,后演变为阿拉伯语动词“”,意为“接受并遵循真主的命令或意志”。

前伊斯兰阿拉伯

穆罕默德出生前,阿拉伯半岛与远离“文明中心”的其他​​地区并无太大区别。贝都因人过着劫掠和游牧的生活,而定居者则建立了麦加的贸易中心和麦地那的农业城市。部落信仰各种各样的神灵,包括神树、巨石和水井。但在大型定居点,“亚伯拉罕一神教”已完全取代了多神教信仰。犹太教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广泛传播,基督教在东北部波斯湾沿岸扎根。

“亚伯拉罕一神论”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是犹太人在公元前2000-1500年吸收两河文明诸神和迦南土著诸神而创立的最古老的一神论体系。狭义上指以传说中祖先“亚伯拉罕”所信奉的“耶和华神”为核心,建立在创世神话基础上的一神论,核心思想是崇拜唯一真神,不承认任何别的神。

所罗门奉献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殿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半岛发展不平衡,各部落之间经常争夺资源。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停滞,阶级分化加剧,导致部落贵族拥有大量绿洲草原,而牧民一无所有。麦加的商业贵族以高利贷剥削无产阶级,加剧了阶级对立。东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为争夺商路,在阿拉伯半岛屡屡开战、掠夺,导致土地荒芜,灌溉被毁,商旅不通,人口急剧减少。波斯为垄断贸易,废除了从也门到叙利亚的商路,导致半岛西部经济急剧衰落。

当阿拉伯文明之火即将熄灭时,巨大的外部压力迫使阿拉伯人放弃内斗,寻找出路。阿拉伯贵族希望打破氏族壁垒,夺取新的土地和商路。广大下层民众要求和平稳定,渴望摆脱经济和政治剥削。社会各阶层迫切需要一个高度组织化的阿拉伯民族意识形态,把全体阿拉伯人团结起来,建立统一的世俗政权。这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兴起的必要条件,也是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体制的根源。

公元600年,阿拉伯半岛与北方两大帝国被瓜分。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古莱什部落的“哈希姆家族”。古莱什部落是阿拉伯半岛西部最强大的势力,拥有麦加“天房”的管理权,并从每年的祭祀贸易中获利。古莱什部落使用武力强制推行“圣月制度”,在圣月期间禁止一切暴力行为,所有前往麦加朝觐和贸易的人都受到保护。

天房(AL-Ka’bah)的阿拉伯语原意是“立方体”或“寺庙”,历史非常悠久,初建时是麦加乃至整个阿拉伯地区的宗教圣地。阿拉伯人认为天房位于世界的中心,是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汇处。后来《古兰经》记载:“为世界所建的最古老的清真寺,确是麦加吉祥天房,是世界的指引者。”天房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圣地。

先知穆罕默德

作者试图从史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把穆罕默德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来描述,并尽量剔除神化、传奇化、传说化的部分。

穆罕默德的父母和祖父在他年幼时去世,他的叔叔阿布·塔利卜成为他的监护人。虽然这被称为监护,但部落里所有的孩子都被送到沙漠与贝都因人一起生活,以筛选出“弱小”的孩子,避免浪费宝贵的资源。当塔利卜看到穆罕默德还活着时,就把他带到叙利亚,教他贸易经验。这一时期的史料稀少,充满了传说和虚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年轻的穆罕默德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以正直诚实而闻名。

乌扎,前伊斯兰时代阿拉伯宗教的三大女神之一

这一时期,穆罕默德接触了多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和宗教知识,《古兰经》的雏形在他的脑海中开始成型。595年,25岁的穆罕默德与古莱什部落40岁的寡妇“哈蒂贾”相识并结婚,她是穆罕默德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麦加附近有一座山,名叫“Jabal al-Nur”,意为“光之山”。相传600年后,穆罕默德开始频繁进入山中的“希拉山洞”通宵冥想。他冥想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冥想的成果却是显而易见的。公元610年的一天,40岁的穆罕默德从山洞回家后,惊慌失措地告诉妻子赫蒂彻,他在冥想时遇到了降临人间的“大天使加百列”。他说:“你应该以你的造物主的名义诵读,他用一团血块创造了人类。你应该诵读,你的主是最尊贵的,他教人们用笔写字原始之灵商人,他教人们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加百列宣称穆罕默德是“真主”选中的最后一位先知,然后启发他朗诵经文,这就是后来的《古兰经》。

画作《天使报喜》中的大天使加百列

安拉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唯一真主”的简称,是伊斯兰世界观中宇宙中最高的、唯一真正的主宰者,应当受人崇拜,音译为“阿拉”。安拉/上帝是古代希伯来人、阿拉伯人和亚述人对造物主的共同尊称,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及其一切派生教派中唯一真神,三教同源。

此后三年,穆罕默德心神不宁,开始更加频繁地祈祷,乞求奇迹再次降临。过了很久,他再次得到神启,得知自己并没有被真主抛弃。穆罕默德说:“有时它(神启)像钟声一样出现,这种启示最难把握和理解,我理解之后它就消失了。有时,天使以人的形象出现,和我说话,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得懂。”先知的第三任妻子阿伊莎记载道:“我看到先知在寒冷的日子里得到神启,额头上留下了汗水。”

摩西是三大宗教都承​​认的一位极其重要的先知

穆罕默德的使命是宣扬对真主安拉的信仰,不信者在“末日”将受到惩罚,不应崇拜偶像或将别神与安拉联系在一起。早期《古兰经》中就有死者复活、末日审判、地狱酷刑、天堂欢乐等内容,是典型的亚伯拉罕一神论世界观。当时信徒的宗教义务只包括求饶、帮助弱者、拒绝欺骗、积累财富、禁止杀害女婴等。

夜之升天

公元613年,穆罕默德初步完善了原有的教义,正式开始传教活动。他的妻子赫蒂彻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其他亲朋好友也纷纷效仿。当穆罕默德向麦加人传教时,大多数人只是路过或嘲笑他,但这只是人们对新宗教的自然态度。很快,伊斯兰教对一神崇拜和高度统一的信仰开始吸引第一批信徒。

麦加贵族视穆罕默德为眼中钉,因为他公开宣称麦加天房里的偶像是“假神”,多神教是贵族的利益来源。穆罕默德拒绝了贵族的贿赂,麦加的伊斯兰组织遭受了沉重打击。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背叛或后悔。这种强大的组织凝聚力是多神教所不具备的。615年,穆罕默德指示他的一些信徒到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王国寻求庇护。伊斯兰教强大后,他们才回到故土。

几年来,穆罕默德过着隐居的生活,只有在斋月期间才能传教。幸运的是,哈希姆家族凭借穆罕默德年轻时积累的声望和财富,挺身而出保护了他的安全。公元 621 年 7 月 28 日,穆罕默德向追随者讲述了他遇到的另一个奇迹:

昨晚,真主命令加百列带着他的圣兽布拉克来拜访穆罕默德。他骑着圣兽一瞬间来到耶路撒冷,然后踏上升天石,升到第七层天。穆罕默德遇见了摩西,看到了天堂和地狱,最后见到了真主。真主指示所有穆斯林每天必须祈祷50次。但摩西提醒他,50次祈祷超出了穆斯林的承受能力。穆罕默德觉得确实有点太多,于是向真主请求了9次,减少祈祷次数。最后变成了每天祈祷5次。黎明时分,穆罕默德返回麦加。

这就是“夜行天国”的故事,它证实了许多伊斯兰教仪式、教义和理论的神圣性。这个“活人升天”的故事最早出现在犹太教的《以诺书》中,后来在基督教文献中也有提及。后来的穆斯林学者可能根据前人的作品创作了《夜行天国》。

每当穆罕默德得到“神启”时,他都会朗诵给追随者听,追随者会记下来。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喜欢朗诵诗歌,他们喜欢用诗歌来提高记忆力、学习知识,还举办了许多诗歌朗诵比赛。后来,有数百万人用阿拉伯语背诵了整本《古兰经》。伊斯兰教权威《布哈里圣训实录》记载,穆罕默德的私人秘书扎伊德根据零散的残篇和自己的记忆编纂了完整的《古兰经》。当“官方”《古兰经》问世时,其他穆斯林社区的文献都被烧毁了。

注:这样可以避免因方言的差异而造成经文解释的错误。

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圆顶清真寺,相传穆罕默德夜间在此升天

如果说亚伯拉罕一神教的1.0版本是犹太教,2.0版本是基督教,那么3.0版本就是伊斯兰教。后者否认基督教的“二次创造”耶稣是神的化身,否认三位一体,以《古兰经》取而代之,更符合亚伯拉罕一神教的内核。以禁止偶像为例,这原本是古代一神教的纲领,但基督教仍然创作了大量绘画和雕塑,伊斯兰教则严格遵守。凡涉及真主和先知穆罕默德的图像,均以文字或“马赛克”代替。正是这些严格的规定,保证了早期伊斯兰教的纯洁性,自然对信仰的号召力更强。

《古兰经》不仅是一部形而上的宗教典籍,更是一部极为详尽的穆斯林生活百科全书。从饮食起居到文化习俗,从政治到战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涵盖其中。而且,在当时,书中的大多数指示都是正确和先进的。然而,正是因为先知穆罕默德那一代将体系设计得太过完美,以至于几乎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修改或改革的余地。这是欧洲文明逐渐领先于阿拉伯文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公元9世纪,巴格达出现了许多伊斯兰神学流派。穆尔太齐赖派的神学家认为,人的自由意志与绝对的神权并不矛盾:真主赋予人类理性判断和创造力的能力,也称“全能”,人类可以借此自由行动。“法拉西法”派则形成另一个理性流派,他们游离于神学领域之外,遵循希腊哲学传统,希望将知识囊括所有领域。

然而,主张自由和理性的思想流派最终败给了保守的传统主义者,后者认为《古兰经》是永恒、绝对和不容置疑的。因此,几个世纪以来,自由意志和尊重科学的思想从伊斯兰土地上消退,直到 19 世纪末,才再次出现一丝曙光。

但此时的伊斯兰文明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

麦地那宪章

619年,穆罕默德的妻子和叔父去世,哈希姆家族宣布不再保护他。走投无路的穆罕默德遇到了一位来自“雅特里布”的人,他建议穆罕默德前往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有犹太人聚居地,大家都熟悉并认可一神教。而且雅特里布人也希望在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取代麦加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霸权。620年6月,75名穆斯林来到麦加朝觐,秘密会见了穆罕默德,他们向穆罕默德宣誓效忠,誓言如下:

“血就是血,不该流的血就是不该流的血。我属于你们,你们也属于我。我将与那些与你们作对的人作对,与那些与你们和平相处的人讲和。”

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

622年6月,在面临暗杀威胁和绝望的情况下,穆罕默德做出了一个永远改变人类历史的重大决定:他率领全体信徒从麦加迁徙到向北450公里的叶特里布。《圣训》称这次行动为“希吉拉”,即“迁徙”。622年7月16日,穆罕默德率军北上之日,成为伊斯兰历元年正月初一。此后,叶特里布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跟随穆罕默德迁徙的还有阿布、欧麦尔和奥斯曼,他们后来成为先知事业的最初三位继承人。这次迁徙标志着穆罕默德摆脱了“地方宗教领袖”的身份,成为一支规模虽小但极其团结的力量的领袖。

到达麦地那后,当地十二个重要部落的代表邀请穆罕默德以中立的局外人身份调解仇恨。穆罕默德牵头并亲自起草了《麦地那宪章》,他把当地的阿拉伯部落、犹太社区和穆斯林聚集在一起,结成联盟,并以先知的身份带领大家皈依伊斯兰教。在政治问题上,穆罕默德规定:“各部落必须约束自己的成员,彼此之间的血债必须通过合作来偿还,俘虏必须支付赎金,穆斯林之间的交往必须符合善良和公正的原则。”

《麦地那宪章》重新定义了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将信仰置于血缘之上,强调个人应该为“大家庭”而不是“小家庭”做出贡献。“大家庭”是想象中的共同体,即伊斯兰教和世俗政权的利益共同体。从这一天起,中世纪地中海沿岸最有效率的政治实体诞生了,不到一个世纪,它就从麦地那部落联盟发展到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结论

本文《从部落到帝国Ⅱ:阿拉伯帝国》(上)简单介绍了阿拉伯民族的起源、伊斯兰教之前的国家以及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历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而合乎逻辑的历史过程,每个要素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阿拉伯半岛的长期分裂,就不会有统一的必然趋势;没有伊斯兰教作为思想纽带,穆罕默德的权力也会转瞬即逝;没有穆罕默德自身的政治、军事才能,伊斯兰教也会像犹太教一样四散而去,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下一篇文章,我将为大家介绍穆罕默德作为战略天才的军事生涯和阿拉伯帝国史诗般的征服运动。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请点个赞,敬请期待。

标题:探秘阿拉伯帝国诞生史:贝都因人的沙漠传奇
链接:https://www.llthd.com/news/xydt/16494.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更多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多图],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版本更新

2024-05-31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多图],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

2024-05-31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多图],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

2024-05-31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多图],小森生活金币突然就不够用的情况很多人都有,金币没

2024-05-31